国内阿维菌素产业从“乱斗”走向“竞合”

时间:2010-12-08  浏览量:

升华拜克携手同行“踩刹车”

  近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集团所属企业升华拜克等企业牵头的阿维菌素生产企业协作组再聚上海,共商阿维菌素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策。
  市场前景看好,但是产能严重过剩却成为阿维菌素生产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据了解,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是强力的驱虫、杀虫剂,由于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性,是我国第二大出口的杀虫剂品种,年产值达12亿元。
  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投入的力度,再加上高毒农药退出市场,阿维菌素被推荐为首批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在蔬菜、瓜果、水稻上得以广泛应用,给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产品带来了潜在的市场机遇。由此也引发了一场产能扩张热潮。2008年以来的两年间,阿维菌素产能增长了3倍。随着新项目的陆续投产,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也一路下跌。
  据介绍,国内阿维菌素原药生产企业三证齐全的现有24家,能够正常生产的17家单位,待申请核准的有4家。
  阿维菌素协作组的成员企业都是国内同行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如升华拜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农药与兽药生产企业之一,其“BIOK”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最近“BIOK”牌阿维菌素被授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荣誉称号,出口量在国内同行名列前茅,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很高的品牌声誉。
  该公司不仅承担了“阿维菌素代谢工程法清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药创制工程”项目,今年又有农药废水低排放技术开发——阿维菌素清洁生产新工艺及废水、废渣低排放技术开发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一五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农药废水低排放技术开发重点项目。
  国内阿维菌素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有环保技术升级的压力,各地区环保标准参差不齐、执法宽严不一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不平等。
  持续低迷的市场价格与良莠不齐的竞争环境,让国内大型阿维菌素生产企业很“受伤”,他们共同呼吁同行企业产能扩张“急刹车”,早日走出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的“迷宫”。大家不得不走到一起,协同作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寻找出路。
  参加阿维菌素协作组首次会议的升华拜克总工程师储消和认为,同行企业要相互竞争,但不能恶性竞争,不能自相“残杀”。同行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控制产量,不盲目扩建,不打“价格战”。阿维菌素生产企业应尽快研发更多的环保型制剂新产品,在助剂的选择上,多选用环保型助剂。同行企业要上层次、上水平,实现持久发展,必须花大力气实施品牌经营。
  事实上,一些有责任心的同行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以升华拜克为首的阿维菌素生产企业已开发出甲胺基阿维菌素盐等延伸产品,并已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配合产品推广,升华拜克还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同时注册了“东方”、“高飞”、“曙歌”等商标。其中,“东方”牌1.8%阿维菌素,主要用在水稻等常规作物的虫害防治,“高飞”牌3.2%阿维菌素首次在水稻等大面积作物上获准登记注册并开始使用,“曙歌”牌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则是水分散粒剂,而且该产品最大的特征是使用之后很少有残留,已成为种植大户与广大农民朋友首选的绿色环保型农药新产品。
  据悉,协作组还将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成立项目组,由成员企业共同承担课题,加快研发下游产品,同时研发环保型制剂新产品,积极引导消费,正确指导农民用药,减缓阿维菌素系列产品药效抗性的产生。
  针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农药工业协会正在密切配合政府监管部门,从源头抓起,严把企业核准关,提高进入“门槛”,保护合法生产企业的利益,稳定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5.JPG

更多信息可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升华集团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浙江升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70017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7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