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型 擘画升华发展新版图

时间:2016-06-12  浏览量:

蓄势新一轮腾飞


  关掉拜克开普、升华强磁;

  转让升华拜克部分股份,从大股东退居二股东;

  投巨资建设占地1888亩的升华临杭物流园区;

  在县城武康开发区建造新的莫干山家居生产基地;

  计划在香港证券市场并购一家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

  筹划华源颜料在国内主板上市;

  成立升华学院……

      这一系列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动作都不小,让人眼花缭乱,遐想连篇。人们不禁要问:升华到底想做什么,这艘巨轮正在驶向何方?

  明眼人其实已经从中看出了奥妙,看出了道道。就像下围棋的布局一样,升华在下一盘转型升级之棋。一时的得与失、取与舍只是一种策略而已,重要的是赢在长远,决胜于未来。

  做什么好?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了什么?这是每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则是用实践来回答和解开这些疑团。

   “之所以要转型升级,无非两个因素,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政策导向变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各种因素叠加,迫使企业要转型升级。”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这样认为。

  推进转型升级要有一定的条件和实力,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升华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不转型升级,说轻一点后续发展将很困难,说重一点甚至死路一条。如果说从升华的前身生化二厂成立之初的濒临倒闭到1989年的首次盈利是升华的第一次成功跨越,那么,从首次盈利到如今的转型升级是第一次腾飞,当前的转型升级就是在为下一次腾飞创造条件,蓄积新的动能。基于这种认识,升华痛下决心,凝心聚力,上下齐心,深入推进转型升级。

  2011年,钟管,德清县工业强镇面临着发展路径的选择。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的升华集团,转型升级大幕从此拉开。抓转型、调结构,随之上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层面。

  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相对而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暂时的损失在所难免,还面临着难以预测的风险。

  “功夫自难处做去者,如逆风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学问自苦中得来者,似披沙获金,才是一个真消息。”铁了心升华人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两高一低”、市场前景不大的产品陆续被淘汰或压缩生产规模。升华拜克的黄霉素就是此次产品结构调整中最早被淘汰的老产品。

  记得多年前,《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登高望远正升华》。那些年,升华确实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仅拿营业收入来分析,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整个集团的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达30%,最高的一年增长了64%。

  最近五年的增幅明显放缓,营业收入年均增幅11%。这与“新常态”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升华自主推进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则起到了关键作用。“有质量的发展,有效益的增长。”这种经营理念已深深扎根于升华,单纯的规模扩张在升华不是最佳选项。

  “磨刀不误砍柴工!”转型归转型,调整归调整,营业收入增幅在减缓,但这并没有阻止企业效益的持续稳步增长。去年,升华集团成为湖州市首批重点培育的“金象”企业,在全市纳税大户里也排在第一位。

  作为整个集团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转让拥有的升华拜克部分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集团,更为升华拜克自身的转型创造了条件。这一经营举措自然而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因为升华集团为湖州市培育了首家上市公司,为区域内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起到了带头作用,“湖州板块”的上市公司队伍日渐壮大。

  但深谙资本经营之道的升华,绝非简单地“卖企业”,而是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来经营企业,为升华拜克培育新增长点,使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当然,有些产品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或者难以产生令股东满意的效益,即使淘汰也在情理之中,也是市场规律使然。

  升华的词典里没有“安耽”一词,安于现状也不是夏士林及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的性格,强烈的责任心驱驶着他们要在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中担当重任,“百年升华”才是升华人共同的追求。

  转让拥有的升华拜克部分股权从大股东退居二股东地位的升华集团并没有“落袋为安”,而是将资金投向正在边开发、边经营中的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及其他项目上,腾挪空间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升华还计划在香港证券市场并购一家上市公司,华源颜料上市筹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看得出升华根本没有停下来“歇一歇”的念头。

  升华临杭物流园区船来车往,华源颜料年产7万吨无机颜料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首期氧化铁红项目轮廓初现,位于武康开发区新生产基地的莫干山家居一派繁忙景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与以前不一样的升华,也为这几年来升华集团立足实体企业发展,切实推进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探寻新兴产业,做好资本经营的一系列卓有成效而颇具远见的做法感到钦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是一切事务的核心。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关键还是人才工作的转型升级,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近年来,升华出台一系列人才管理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核心与高管后备人员队伍,成立升华学院,举办后备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就是为了构建一支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人才梯队,为未来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动能。



阵痛之后转型意志更坚定


      2011年6月10日下午2时许,随着车间电力总开关的关闭,升华拜克黄霉素产品正式淘汰。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都有其长远打算的,但黄霉素产品的淘汰出局非同寻常,它体现了升华转型升级的决心。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升华拜克母公司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粗略估计高达1.7亿元,每年的运行费用也有5000多万元,相当于“吞食”掉整个升华拜克去年全年利润的30%。

  云峰新材前几年一直被“招工难”所困扰。在家居、地板等产品开发成功之前,该公司主要生产贴面板、细木工板等装饰建材。一走进贴面板生产车间你会看到,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而且是纯手工作业,薄如发丝的木皮一条一条地由两个员工贴在基板上。最多的时候,该公司有2200多名员工,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外省籍员工。

  更大的压力来自市场同质化竞争与产品制造环节的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由于同行企业的盲目扩张,再加上市场需求不足,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即使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竭力推动“去产能”,进展和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观察。

  一条道路走到黑,抑或转型升级。这是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抉择。升华选择了后者——转型升级。

  事实上,转型升级已提了好多年。早在2006年前后的,中央就提出转型升级,说明高层已经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那时政府已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但许多企业并未看到这种现状,转型升级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升华也一样,我们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深层次思考和认识自我。”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毫不避讳:部分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下降,虽然有些产品在当时称得上是高科技产品,但是在同质化竞争的大环境下,优势渐渐缩小,技术水平提升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环保治理成本、能耗等居高不下,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受“招工难”的困扰。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宏观经济在低谷运行的时候,自身企业发展中的“软肋”也暴露出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2年开始,升华集团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规划,提出了“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强基础”的工作思路,从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着手,带动产品升级换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强制造”夯实发展根基


      升华是靠制造业起家的,制造业也是升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几年前,公司就提出了“强制造、拓金融、兴物贸、优房产”的经营方针,将“强制造”放在首位。

  制造业领域的化工等行业这几年“压力山大”。升华也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根据自身实际加速转型升级,淘汰低效产能、污染产能,能治理好并且治理成本低的,加大投入治理提标,并且增加高附加值或深加工产品的比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的两三年间,好几个行业经历了罕见的“过山车”式行情。与升华有关的主要是双甘膦、磁性材料等产品,分别由拜克开普、升华强磁生产。最高峰的时候,这两家子公司一年创造的利润总额均在1亿元左右,与正常年度创造的效益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丰厚的盈利着实令人欣慰。但铁定要转型升级的升华,仍然下决心将拜克开普(包括后来的宁夏格瑞)、升华强磁似乎一夜之间暴发的子公司关掉了。

  拜克开普生产车间全部关停,没有了设备的厂区显得很冷清,厂房空旷杂草丛生。当前正在做的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这片设备拆除一空的厂区存量资产盘活,让其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生态法处理污水环保技术难题的攻克,为华源颜料的整体转型升级铺平了道路。红、黄、黑一直是该公司氧化铁颜料系列产品的“三元色”,尤其是经典的“中国红”,在国内外举办的大型氧化铁颜料行业或相关行业展会上,“中国红”都是华源颜料的标准色。近年来,该公司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加强与湖州师院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特种颜料研发中取得了较大突破,耐高温、低重金属含量的特种颜料深加工新产品陆续开发成功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华源颜料市场结构调整也是升华转型升级中的成功之举。多年前,该公司生产的氧化铁颜料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好长一段时期,其国外市场销售收入占整个公司销售收入的95%以上。这几年来,该公司明显加大了国内市场拓展,集团公司也加大了分类指标考核力度。经过努力,该公司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巩固和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国内市场也在迅速扩大。其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比已变成54:46,国外市场“一边倒”的状况不复存在,实现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

  目前,华源颜料又在下一盘大棋,实施年产7万吨无机颜料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并且在广西筹建一个氧化铁产品生产基地。这两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达4亿元,项目完成后,该公司产品制造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届时,耐温、低重金属含量等特种氧化铁颜料新产品将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云峰新材贴面板的产量也在大幅压缩。由于新型装饰建材产品不断涌现和人们居室装修消费潮流的转变,曾经是居家装饰建材市场上主打产品的贴面板用量大幅减少。

  在淘汰“两高一低”老产品的同时,升华也在强化技术创新,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与装备进行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终高端市场领域,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

  云峰新材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的企业。原材料要从省外甚至国外采购,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要外运到全国各地,有些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如果只是将原木经过加工制作为板材,利润极其微薄。

  以前,云峰新材专门做细木工板、地板、三聚氰胺生态板、科技木等产品,将“莫干山”品牌培育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名牌。五年前,该公司尝试进入定制家居行业,这是一个完全成品化的高端市场领域。进入这个行业,该公司下了很大的决心,也花了不少“血本”,从德国引进“豪迈”等先进数字化控制设备,并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加快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应用,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大换装”。



房地产控节奏“去库存”


      房地产开发领域是个特例。作为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后起之秀,升华地产早年开发了一系列楼盘:升华·阳光花园、升华·隐龙山庄、升华·玉墅林枫、升华·余家漾,以及正在开发热销中的升华·奥体壹号、升华·东郡红树湾等,个个堪称经典。

  2011年,全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狂热当中。中央升级调控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手段,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增加供给,执行严厉的限购政策,央行年内加息3次,提高存准率6次,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就在这种非理性的狂热当中,已经看到房地产行业发展大势的升华地产暂停竞拍新地块。刚拿到不久且正在规划当中的地块,采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联合开发。譬如将武汉等地的地块转让给合作方。这种共同开发的方式,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有效地减少“库存”,降低经营风险。现在回过头来看,前几年的战略收缩是明智之举。否则,那么多的项目地块放到现在肯定成了“烫手山芋”。

  现阶段,升华地产正在开发的项目主要是升华·奥体壹号、湖州的升华·东郡红树湾以及杭州滨江项目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项目。大部分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而且,该公司还根据项目所在地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最近,升华地产就按国家允许“商改住”的政策导向,对杭州滨江的原悦晟大厦项目作出了调整,将其商业用房改为酒店式住宅用房。在杭州城区商业地产相对饱和有些区域甚至趋于过剩的市场格局中,这一做法实属上策。

  城市化建设还在继续,局部“过剩”也是客观存在,但这并不等于房地产开发走到了尽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之后,仍然有机会。接下来的几年如何发展,针对哪个细分市场、在哪里开疆拓土,升华地产的经营决策层目前正在调研。

  至于集团所属浙江轻纺、升华物产等以贸易为主的子公司,也根据各自所处行业的特性,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适度经营,不求规模求效益。



新兴产业选“富矿”


      需求不足,供给侧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困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许多产业处于“过饱和”状态下,升华人将投资的目光转向新兴产业,转向服务业领域。

  升华临杭物流园区项目不仅是升华成立30年来发展历程中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升华转型升级战略规划实施当中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但物流环节却是制约实体企业发展的短板,现代物流业大有潜力可挖。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杭州都市产业转移,以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为升华临杭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机遇。2012年底,项目开始动工。项目总占地1888亩,预算总投资27亿元。去年,园区开园,临杭金属材料市场开业。目前,一期库房已悉数租完,码头作业区也进入常态化运行状态,货运配载中心二期与金属材料加工中心也将于近期开始动工。项目建成后,园区的配套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类金融行业对升华来说也是一个新兴产业。涉足的时间也就五六年。先设立了升华小贷,后来又组建了湖州外贸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湖州市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经过资源整合成立了升华金融,成为升华集团旗下一家集团化管控的子公司。

  金融业实质上也是服务业,不是帮人贷款就是帮人匹配投资的。要在帮助中小企业、“三农”以及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中实现自身价值,也是一件难事。

  这几年来,升华金融在为区域内中小企业、三农、个私企业解决融资难上做了大量工作,民融中心更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当地群众拓宽了投资发家致富的渠道。但是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下,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正是在此背景下,升华金融在开展业务中,将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事前做好尽职调查,事中做好跟踪评价,做到有备无患。

  外贸金融目前管理的资产余额达18亿元。五年来,共缴纳税款1750多万元。其中湖州外贸金融于2012年成立,主要服务区域内从事外贸业务或者为外向型企业提供辅助产品的中小企业,填补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地市一级无分支机构的缺陷。由升华集团、市财政开发公司共同设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湖州外贸金融做好尽职调查、风险防控及其他日常管理。

  迄今为止,湖州外贸金融贷款余额达4亿多元。5年来,得到湖州外贸金融扶持的客户有140多家,累计发放贷款19.5亿元。这些受到扶持的企业创汇总额达15.54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1.96%,企业总就业人数近万人。湖州外贸金融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区域内外向型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资金支持,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资本运作合纵连横


       企业经营大致上有三种形态:一种是产品或服务买卖,一种是资产的买卖,还有一种是股权交易。集团公司总裁吴梦根认为,股权交易属于资本经营,资本只有流动才会增值,不流动的隐性资本不能显性化,就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产品经营是做加法,资本经营是做乘法。近年来,升华集团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资本经营方面做了许多尝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PE投资等,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升华拜克是湖州市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上市之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整个集团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以来,升华集团在立足实体经济发展,做精、做专的前提下,资本运作方面也频现“大手笔”,简言之就是“转一、买一、上一”。

  其中的“转一”就是作为控股股东的升华集团放弃大股东地位,将拥有的升华拜克部分股份转让给战略投资方,通过引进战略投资方来推进“双重”转型。集团公司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现代物流等产业,升华拜克也可以寻找和培育持续发展的新引擎。集团公司并未落袋为安,而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正在边运营、边建设的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买一”就是升华集团拟通过并购重组方式购买一家香港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上一”则是指华源颜料打算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目前,上市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法人治理结构梳理、股份制改造等相关进展顺利。该公司目标是先在新三板挂牌,然后在主板上市。

  5月20日,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召开的2016年第34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升华拜克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升华拜克向生物医药与“泛娱乐”双主业运营时代迈进坚实一步。“泛娱乐”将成为升华拜克未来发展中的新增长极。

  有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社会人士对升华的这一系列做法“看不懂”了。升华拜克总经理沈德堂对此很淡定:升华拜克资产重组后,升华集团的大股东地位变成了二股东,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生物医药这一主业,我们都是在以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来做的。

  沈德堂透露,五年之前,拜克公司就有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想法,这一想法与政府的政策一致。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时升华拜克就下定决心,不再扩大化工类产品的生产规模,而是淘汰掉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因此,也不会因为重组而停止实业发展的脚步,而是要稳步提升。

  从“大股东”变成“二股东”,集团公司总裁吴梦根说:实际上,升华拜克这次重组后,注册地仍然在德清,而且是为德清引进了新的增量资金和资产,是在不增加德清其它资源投入的情况下腾挪了新的发展空间。

  升华拜克重组后带来的资金流,对于升华集团转型升级助力作用巨大。譬如,升华物流、升华云峰莫干山家居等一系列重大转型升级项目正在实施中,资金需求巨大。

  正是因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让升华集团尝到了初步成功的喜悦。对于升华转型升级的成效,董事长夏士林说:“如果在三年前,我还不敢说取得了什么效果,而现在敢说初见成效了。升华物流、升华云峰莫干山家居等子公司,都已出现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气象。”



搭建“人才天梯”蓄积新动能


      5月28日,升华学院正式成立,被誉为升华“黄埔军校一期”的升华集团后备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也正式开班。在这个“熔炉”里,50名核心与高管后备人员将接受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的熔铸。

  为了遴选这50人,公司上下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升华集团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升华集团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人才管理方面的制度,引入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并且建立升华学院,为人才培养搭建适宜的平台。

  众所周知,近年来升华在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公司高层却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煞费苦心。

  回顾升华历程,董事长夏士林自有见地,升华从刚起步时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濒临亏损倒闭到复活赢利,再到现阶段的转型升级,可以说又是遇到一次腾飞的机遇期。转型升级说到底是人的转型升级。升华对人才的评价和培养,也走出了一条具有现代先进理念的道路。

  前不久召开的升华集团创立31年来首次人才工作会议就对整个集团人才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整个集团的管理者与一线员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有脱节的现象。这并非危言耸听。各公司对人才工作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缺乏战略规划;重经验,轻知识;对后备干部的储备不足,培训不够重视不够自觉,未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升华学院成立仪式上,夏士林再三强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一定要有态度、有力度,讲方法、讲艺术,对刚确定的核心与高管后备人员以及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要言传身教,要给任务、给压力,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做到全力以赴,有的放矢,真心实意,以诚相待,相互理解,勇于担当。重要岗位、重要人才,要重点培养,要引导、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传帮带”,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梯队,使升华人才工作有一个质的提升,为升华下一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据了解,六年前,升华集团就联合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次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的“清华大学升华集团领导力提升系列培训”,经营管理团队领导力提升首次进入高层管理者的视野。六年之后的今天,升华对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方法做出了重大调整,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评测,评测有方方面面的指标。而且对“选、育、管、用”的领导力发展体系再次进行了健全和完善,从核心与高管两支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上着手,建立“3+2”模式的领导力架构,全面提升整个集团的人才工作。

  这次后备干部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之前,每个学员收到了由专业机构出据的综合素质“体检”报告,有何优点、有何缺点,报告上都有客观评价。为了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公司还要求在岗的中高层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传授给后备人员,公司也建立导师制,帮助后备人员成长。

  这是升华在回顾三十年历程考虑到后三十年持续发展采取的“强基础”措施之一。一系列管理制度、评价机制、激励措施、学习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升华特色的人才管理架构轮廓日渐清晰。升华管理层表示,如今全球的工业经济正在迈向4.0时代,升华的人才管理也将立志于步入4.0时代,为后一个三十年打下扎实基础。



转型升级样板之一

——从传统板材向高端家居延伸


      走进莫干山家居生产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厂房,自动化生产线在不停地运转着:一套尺寸独一无二的衣柜图纸,让电脑“吞进”后,智能机器自动切割打磨出橱柜的所有板材,打包运输出厂后,服务人员就能上门为客户组装“还原”成客户所需的衣柜。

  莫干山家居生产区有一个参观通道,进入这个通道,参观者如同进入一个工业旅游项目。从开料工序起步,到包装工序结束,智能化流水线不停地“吃”进一张张大板材,“吐”出一张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板材,成千上万张各种板材在生产线上流动,实在难以让人识别各块板材所对应的家具。

  每张单板的切割都是机器“说”了算,操作人员只要将所需要柜体板材的尺寸大小输入数字化控制系统,机器就会自动计算如何切割,将整张单板利用到极致,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每块切割下来的柜体板还会自动生成一张二维码,再转到下一工序,下道工序员工再用扫描仪扫描二维码,各项数据马上在设备仪表上显示出来,操作员再次核对无误后就可开始作业。

  最精密还算“U”形封边机。只见一块块按照设计要求切割好的柜体板在流水线上“嗖嗖”地穿梭。

  莫干山家居副总经理曾光指着每块半成品板材上贴着的二维码说,二维码上储存着这块板材的所有信息,好比人的身份证,工作人员只要用专门的电子扫描仪对着二维码照一下,智能机器就能自动识别它归属于哪套家具。

  家居车间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许多先进设备是进口的,德国“豪迈”先进数字化控制生产线,还有“2020”数字化控制系统等,从订单到生产再到销售,一条龙的智能化业务处理系统。

  经过几年的摸索,莫干山家居渐入佳境。前年年底,该公司花了1亿多元在德清县城武康开发区建立了新的莫干山家居生产基地。现代化厂房、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生产线还有企业的精益生产让人叹为观止。最近,该公司对所有家居生产线进行整合,将位于钟管镇龙溪大桥西侧的家居生产线搬迁到德清经济开发区的莫干山家居生产基地,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便于管理。

  云峰新材董事长顾水祥向我们透露,莫干山家居的智能家居生产线是升华云峰近年来实施的最大的一个转型升级项目,目前的运行效果很好。去年,该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中,引入智能生产技术,推动“两化融合”,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工业化大生产通过信息化软件联结在了一起。

  顾水祥说,这条转型升级的新生产线前景很好,板材利用率人工无法相比,生产效率更是无法比拟,家居的做工更是超过了常规的人工,但投入资金不小,仅几个立方米大小的德国设备,就要花200多万元,但其智能性,也是人工无法替代,机器上的操作工人,有不少是大学本科生,他们懂数控电脑这些新科技,因此说到底也是一个人的转型升级问题。而升华云峰莫干山板材、地板和家居,全国有上千个以上的经销商,要让每个经销商凭借传统的做法去适应当下的消费新潮流,绝非一件易事。

  五年前,云峰新材还是一家以室内装饰板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多的时候有2200多名员工,贴面板生产车间里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而今,该公司产值大幅增长的同时,员工总数却维持在1500多人,再也不为“招工难”而犯愁了。



转型升级样板之二

——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初见成效


      年初以来,进出雷甸临杭大道的重型货运车辆明显增多。这些货车多半从升华临杭物流园区进出,车上满载钢材物资,是德清公路上难得见到的景象。

  升华物流交易行政办公楼上一眼可以望见园区道路上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开业才半年多时间,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0辆重卡出入物流园区。”该公司董事长王信培说,虽然有这么多货车进出,但车运的进出货量不到总物流量的四成,超过六成的货物是从水上进出的。

  2015年11月6日,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开园暨临杭金属市场开业。升华临杭物流园区是国家发改委确立的物流业转型升级项目,也是浙江省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浙江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浙江省重点建设A类项目之一。整个园区总占地面积1888亩,投资总额约27亿元。升华临杭物流园区项目是升华集团30年发展历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之一,在升华,它被称为集团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

  目前为止,公司在这个物流园区已投资十多亿元,尽管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如早年,但物流园区运行趋向理想状态,平均每天进港超过1万吨,出港超过1万吨。迄今已入驻升华临杭物流园区的钢材贸易与加工商户近40家。

  按照营业收入计算,目前升华物流已占到升华集团总营收的10%。把财务成本及其它各种成本计算在内,物流项目已处于良性运行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属材料物流基地。

  该项目建设伊始,升华物流就有一个定位:不做单纯的仓储物流基地,而是当作现代工业性服务业来经营,为制造业 企业提供开平、剪切、加工、配送等方面的服务,设备与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更高,而且有利于其降低库存,提高其资源利用率。

  “举个例子说,比如汽车用的金属板材,运输成本非常大,作为物流园区,就应考虑为汽车企业设立加工基地,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把运输成本高的产品在码头边上加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在路上来回跑的钱。”集团公司总裁吴梦根这样认为。而作为想着升级的服务企业,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这个实际问题。

  “升华从生物医药跨界转型到物流业,仅仓储式物流基地远远不够,更需要‘升级’,比如我们在研究冷链物流,已与国际相关知名公司洽淡合作;又比如如何与大型电商物流企业联合。”王信培告诉我们,升华物流也要趁势而上,必须抢占机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升级,集团公司转让拥有的部分升华拜克部分股份,赢得更多资金来支持物流项目的建设。


5.JPG

更多信息可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升华集团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浙江升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70017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7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