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成长20年巡礼
感受成就 再创辉煌
昨天,1月9日,是每一位升华人永远铭记心中的日子。
20年前的今天,1989年1月9日,现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临危受命担任升华集团的前身――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的第四任厂长,当年那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乡办小化工厂开始脱胎换骨、渐渐恢复了生机。
20年来,在改革开放和风细雨的沐浴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金融系统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下,在全国人大代表、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的率领下,升华人继承和发扬“四千精神”,坚持“争先”的经营理念,团结拼搏,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化工厂发展壮大成为年销售收入达73.3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20年来,升华人一路高歌猛进,灿烂与荣光相伴,梦想与惊喜同在,以永不满足的执著走在行业的最前列,一步一个脚印将产品做精做优,将企业做大做强。升华拜克的成功上市更是开创了湖州市企业上市之先河,在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齐头并举中舞动奇迹。
20年的成长历程,嵌印着升华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足迹,洒满了升华人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永攀高峰的汗水。
今天,我们刊发这篇长篇通讯,是为了再现升华发展中书写的壮丽史诗,让每一位升华人重温这部史诗,激发追求上进、不懈努力的热情,为升华未来的又好又快发展集聚更大的能量。
“我们追赶太阳的步伐,就是一次升华,竞争中拼搏无比潇洒,大潮中挺进风雨如画……”豪迈而雄浑的升华之歌把我们带入了20年来的发展历程,重温往昔的峥嵘岁月。
凤凰涅磐获得新生
1989年1月9日,
是一个改变升华命运的日子,
也是升华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华夏大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浪潮波澜壮阔,东南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位于浙北太湖南岸的江南水乡钟管镇(时为钟管乡)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的“蛮荒”境地,没有公路,挂桨机船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通讯不畅,只有一部摇把子电话。更令当地乡党委、政府领导头疼的是,1984年投资150万元建起的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生产洗衣粉中用的碱性蛋白酶,在当时的乡镇企业中规模并不算小,但由于缺乏管理和技术,仅四年多时间换了三任厂长,仍然血本无归,还亏损了123万元,陷入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境地。
1989年1月9日,现任升华集团董事长夏士林临危受命,担任第四任厂长,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企业内部困难重重,生化二厂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企业要重新开工,首当其冲的是筹集40万元重新启动资金。找银行借款,银行哪里还敢把钱借给一家“亏损大户”。夏士林与时任乡党委书记赵来法一起,连跑了十多趟,才贷到了20万元,另外20万元更是通过市财政局,从其周转资金中挤出来的。
重新启动的40万元资金终于凑齐了,究竟怎样用好这笔“救命钱”呢?走马上任不久的夏士林并没有重走前任走过的老路,而是深入生产车间,调查摸底,找出内部管理上的症结,雷厉风行地加以规范,率先推行定额包干制,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针对微生物发酵倒罐率居高不下的难题,他一方面从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着手,另一方面强化现场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结果染菌倒罐率从27%降至3%左右。技术人才缺乏,他就五次三番地赴上海,用真情打动了已经离开生化二厂的高工,请他们来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新官上任三把火。”夏士林上任之初的“辨证施治”号准了脉搏,找准了要害,各项举措做到了点子上。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同样是两台只有25吨容量的发酵罐,他接手不到一年,这个奄奄一息的小化工厂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当年不仅扭亏为盈,还盈余了26万元,产品产量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这就是升华在大浪淘沙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从此,升华也步入了20年的快速而稳健的成长发展历程。
令人欣慰的是,穿越20年的时空,升华人坚持诚信经营,在持续、快速、稳健发展中壮大了自身的实力,赢得了金融系统的信赖,多次获得“黄金客户”、“最佳客户”、“优良客户”、“AAA级资信企业”等殊荣。2008年10月28日,升华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创办了德清升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从创始初期的“贫血”转向为德清范围内的小企业和“三农”发展“输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做大做强标树一帜
直到现在,公司所在地钟管镇的许多乡亲们也许永远想不明白,当年那个行将倒闭的小厂怎么一下子脱胎换骨,成为一家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如果将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看作时势,那么升华20年来就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风细雨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壮大的。1989年,也就是升华步入成长期的第一年,企业总资产只有365万元,营业收入414万元,利税56万元,经过20年的做大做强,企业有了翻天履地的变化。刚刚过去的2008年,企业总资产达60亿元,销售收入逾73.3亿元,税利4.8亿元,与1989年同期相比,增长比例均超千倍。
20年来,当初惟一的发家产品碱性蛋白酶已经从如日中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升华在独辟蹊径持续做大做强中逐步走向多元化,产业横跨生物与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与装饰建材、房地产开发以及商贸服务等四大领域,而且集团所属重点骨干企业升华拜克、云峰新材、华源颜料在所涉足的产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升华拜克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之一、全国动物保健品行业10强企业、全国生物农药生产基地;云峰新材成为国内木质装饰材料行业的领跑者,华源颜料成为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氧化铁颜料生产基地。升华房产作为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后起之秀,在省内外也拥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浙江轻纺、升华强磁等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升华集团的成员企业已遍布内蒙古、江西、安徽、湖北、山东及本省的嘉兴、杭州等地。难能可贵的是,升华集团还为湖州市培育了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11月16日,升华拜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预示着升华从此开启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齐头并进的新时代,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4年,升华集团首次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以来,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等部门每年评选出的“500强”企业中都有升华集团的名字。2008年,升华集团一举囊括了四个“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集团纳税500强以及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而且连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非公经济50强企业;1998年以来,连续11年蝉联湖州市规模效益冠军。
资本经营舞动奇迹
企业上市,对中国改革开放来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对升华来说也是一件意义非同寻常的大事。前不久,湖州市、德清县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改革开放大事中,升华拜克上市赫然在目。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诞生首家上市公司,举世注目。但是,上市对于刚刚恢复元气并步入成长期的升华来说,是遥不可及甚至于天方夜谭的事情。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升华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但是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矢志不渝地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光靠产品经营小打小闹地凑合着过尚且不难,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扩张谈何容易。
一向敢闯敢拼的夏士林忽然灵机一动:为何不能尝试企业上市呢?他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当地父母官赵来法书记的赞同。于是,在各级党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项规模宏大的上市工程悄然启动了。
企业上市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政策在不断变化中,工作肯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喝上资本市场的“头口水”,夏士林铁定了心,纵使几经周折,他从不轻言放弃。
1999年8月20日,升华拜克股票(股票代码:60022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发行额度为3500万股,发行价为8.96元,募集资金3.0122亿元。
1999年11月16日,注定是升华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升华拜克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改写了湖州市没有上市公司的历史。时隔两年,升华拜克又顺利完成了首次配股,募集资金近3亿元,2006年顺利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企业上市为升华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多了一条融资渠道。当然,作为集团控股企业,升华拜克格外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辜负股东的期望,将这些资金充分、高效地用到各项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去,加快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资本市场是能够创造财富神话的地方。1999年,升华拜克上市,标志着升华集团正式涉足资本市场。历时9年,升华集团总资产已近60亿元,2008年的营业收入达73.3亿元以上,与1998年相比,净增比例均在10倍以上。
“这种增长速度只有借助资本经营才能实现,仅靠生产经营的积累是做不到的。”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梦根对资本经营有着独到的见解。前年举行的首届钟管财富论坛上,他就说过: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是湖州现代企业必须做的两大功课。生产经营是做“加法”,资本经营是做“乘法”。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基础和条件,也是起点和归宿。生产经营做得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得到稳步发展,这种发展是自身积累式的发展,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积累的发展,做的是“加法”。而资本经营运作得当,运作得好,可以使企业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做的是“乘法”。
正因为升华拜克上市的先例让升华人切身体会到了资本运作的魅力,所以升华人在企业上市工作中更加乐此不疲。虽然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宏观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股市行情也跌宕起伏,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阻挡“升华军团”进军资本市场的勇气。目前,升华集团正在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再将一到两家发展潜力较大并且有竞争优势的子公司推向资本市场。
践行责任共建和谐
孟子曰:“仁者无敌。”这种思想与我们极力倡导的和谐一脉相承。企业是社会当中的一分子,自然离不开和谐。20年来,升华集团在致力于自身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在精心地构建着和谐企业,践行着社会责任。
“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将自身企业办好。企业办好了,才能帮政府解决就业难题,才能向国家多纳税,才能造福一方百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夏士林对社会责任就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升华的企业宗旨也是“以自觉纳税报效国家,以优质产品奉献社会,以至诚至信服务客户,以发展自我成就员工,以丰厚业绩回报股东”,字里行间融入了“责任”二字。
1989年,升华集团的前身,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只有近百人,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许多种田养蚕的农民弃农进厂,成为产业工人。在加快发展,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升华也科学合理地调整着产业结构,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升华员工基本保持在5000多名,其中有4000多名来自当地及周边乡镇。仅工资收入一项,每年至少有近1亿元收入装进他们的口袋。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也渐渐地富裕起来。
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2年,升华集团通过控股的形式接管了钟管医院,先后帮助该院新建了7个、改建了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个街道门诊室,而且在省内同行率先推出免收门诊挂号费的惠民举措,每年都要对当地3万多农民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一直来,升华集团在善待员工的同时,十分关心教育慈善事业,出资为公司所在地钟管镇中心学校建设教学楼。前年,经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提议,在钟管镇审塘村又资助新建了一座升华幼儿园。这些校舍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子女的就学环境和教育条件。公司还十分关心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学生,与市、县、镇各级慈善、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先后捐款500多万元,专项用于资助农村困难家庭的学生,并且专门设立了升华奖学金、升华希望之星助学金、升华爱心助孤金等5个奖(助)学金,每年惠及的学生300多名,目前,受到升华资助的学生已经超过了1000多名。
20年来,升华集团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也在不遗余力地帮助钟管的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帮助当地农村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复垦改造、康庄工程建设、修桥铺路、河道改造等。2006年以来,又与7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共出资15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项目,使农村的功能设施更加完善,与县有关部门联合发起“彩虹行动”,向低保户等困难家庭送出彩电近千台。前不久,举行的钟管镇第二届财富文化节又上演了感人的一幕,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带头和镇上其他几家兄弟企业负责人一起,向困难群众分发“惠民”红包,彰显了“创业致富,财富惠民”的理念。
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尤其是“5?12”发生在汶川的特大地震给数十万民众带来了巨大创伤。天灾无情,人有情。这场灾难也牵动着每一位升华人的心,大地震发生之后,集团公司董事长夏士林带头向灾区人民捐款,短短的几天内,凝聚着每一位升华人爱心的100万元赈灾捐款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机构送往灾区。
据了解,近5年来,升华集团为当地慈善、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投资捐赠总额达5000多万元。公司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嘉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6年以来,夏士林董事长先后荣获了中国光彩事业奖、浙江省第二届“十大慈善之星”、首届“浙江慈善奖”、湖州市慈善特别奖等荣誉称号。升华集团也被市、县政府授予“慈善特别奖”。去年,公司又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复评,还获得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奖、湖州市“村企心连心、共建新农村”活动先进单位等殊荣。
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升华20年来恪守的科学发展理念,公司上下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企业的生命线,保护和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给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发展氛围和环境,集团所属各子公司不仅重视末端治理,而且深入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认真实施节能减排,走出了一条具有升华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目前,集团所属所有生产型企业已悉数建立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2008年12月25日,集团所属企业华源颜料项目“三同时”顺利通过了验收,这是投资2300多万元实施的日处理6000吨氨氮废水治理项目通过省级评审之后,该公司在圣诞节收到的又一件特殊 “礼物”。高浓度氨氮废水治理不仅是长期困扰国内外氧化铁颜料制造行业的一大“心病”,也是华源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攻关的技术难题。去年上半年,华源颜料采用生化法去除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技术攻关课题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同行业中创造了先例。
华源颜料重拳治理氨氮是升华集团在环境保护上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集团所属升华拜克、云峰新材等各工业企业均建造了环保治理设施,仅环保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就超过了1.8亿元,而环保设施设备每年的运行与维护费用也高达3000余万元。但是,为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投入的升华一分也不吝啬。
率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升华拜克,早在1988年的“太湖零点行动”之前就建立了污水处理厂,2001年安装了环保排放在线监测仪,对制造业的“末端”进行了规范和亮化处理。与此同时,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环保治理也在搞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环保治理技术,而且不惜重金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在生产工艺上创新,减少工业废水产生,优化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
升华拜克所属企业浙江拜克开普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母液,其中含有大约4%的有用成分,该公司对料液进行深度分析,经过上百次试验及大量实践之后,提出了新方案,将用特殊分离技术处理的分离液回收用作工艺用水,将设备循环的冷却水、蒸馏水及制备无离子水的回水等富集起来,用于生产工艺中物料的冲洗或冷却水设备补充水,每年可以减少10余万吨自来水的消耗,生产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总量大大减少,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类似的节能减排项目各子公司每年都有,不胜枚举。
前年,升华拜克还投资200多万元,将曾经沉睡8年的环保“心病”漏斗港彻底进行了清理,变“死水”为“活水”,使河道重新复航。
升华品牌名扬中外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观念,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企业的产品没有品牌,就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只能辛辛苦苦地替别人做“嫁衣”,给别人打工。
公司董事长夏士林曾经说过:“今后只有两种企业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长久地生存下去,一种是高新技术企业,一种是品牌企业。”20年来,升华人的品牌意识在不断提升,品牌大厦越建越高。
碱性蛋白酶无疑是升华实施品牌战略的“试金石”。1989年9月,“联谊”牌碱性蛋白酶获得了浙江省优质产品奖,紧接着,AP-3型碱性蛋白酶又获得了省新产品优秀奖。这是升华集团品牌战略实施之初的“开山”之作,为后续的品牌建设做好了铺垫。
2000年10月,升华拜克“BIOK”牌阿维菌素成为升华产品族中的第一个浙江名牌产品。此后,云峰新材也提出了“争创中国木业第一品牌”的口号。经过20年来的苦心经营,升华品牌已享誉海内外。升华拜克“BIOK”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云峰新材“莫干山”已成为木质装饰建材制造行业的一面旗帜,包揽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等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华源颜料“HUAYUAN”更是走向全球,被评为2006年度十佳供应商之民族品牌;“升华”、“升华拜克”、“升华云峰”等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知名商号。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作为后起之秀,升华房产始终秉承着“升华房产,人居升华”的理念,为消费者精心构筑舒适而又高尚的生活空间,其开发的升华?隐龙山庄、升华?余家漾先后荣获全国人居经典竞赛综合大奖,跻身浙江房地产行业50强,还获得了湖州市的“百姓口碑奖”。
众所周知,品牌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千锤百炼、精心呵护才能有所建树。20年来,升华集团从市级品牌荣誉的获得,到省级,再到国家级品牌荣誉的褒奖,每次“升级”都是以质量与服务同步提升为前提的。为了不断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集团所属各公司可谓煞费苦心,外塑形象,内炼品质。集团所属各子公司在做好产品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健全营销网络,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巩固和扩大“家门口”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套餐式”服务,并且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大型行业展会,与海内外客商广泛交流,利用各种途径展示自主品牌。云峰新材还以专卖店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终端营销,强化品牌推广。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增强,市场上的假冒现象也日益增多。为了维护自主品牌,集团所属各子公司纷纷重拳出击打假保品牌,切实维护消费者与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2007年,云峰新材“莫干山”商标被河北省文安县福盛木业侵权一案审结,云峰新材最终获得了30万元的全额赔偿,有效地维护了自身企业的品牌声誉。据了解,近两年来,该公司已办结的打假案例有10多起。
在品牌经营中尝到甜头的升华,已经形成了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集团所属各公司纷纷整合资源,以“梯队”的形式,积极培育更多的名牌名品。
自主创新迸发新活力
有一种力量,可以不畏艰难求索高深莫测的答案,也可以填补国内外空白,描绘更加广阔的蓝图,这种力量,就是科技创新。20年来的快速、稳健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创新给升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科技创新本身也在企业发展中得到了提升。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等联合公布了2008年第三批、第四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所属企业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升华强磁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拜克开普化工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在这次新“高考”中顺利过关。而继升华拜克之后,云峰新材又被认定为浙江省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升华技术创新的实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原动力。”这是夏士林给升华拜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亲笔题词,多年来,已成为激励年轻有为的技术人才勇攀科技高峰的座右铭。
从碱性蛋白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一路飙升,升华人更加真切地看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但是,面对72%的市场份额,夏士林和他的创业团队并没有高枕无忧,更加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蛋糕”。阿维菌素的成功引进,标志着升华集团开始步入多元化发展轨道。
20年来,升华已创造了十多项“全国单打冠军”,阿维菌素、硫酸粘杆菌素、松线光、环保型微薄木装饰贴面板、氧化铁颜料、化学锆系列等产品在同行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升华集团充分发挥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与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跟踪、吸收、消化世界先进技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或原有的老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让老产品焕发新活力。
20年来,升华已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生物发酵技术优化与放大创新平台和高效、安全黄霉素8%预混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分别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许多技术创新项目与新产品研发项目获得了省级奖励。开发成功的新产品中,有30多项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集团所属企业升华拜克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硫酸粘杆菌素,打破了日本企业长期对该产品产销领域的垄断局面,已打入欧洲主流市场。而且,该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对硫酸粘杆菌素新工艺及检测方法进行开发,通过理化诱变、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对菌种进行诱变和基因修饰,再经过大量的筛选获得高产菌种,使提取工艺更加优化,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达到了最新版欧洲药典和欧盟药品新法案的要求。麦草畏、硫酸粘杆菌素等十多个新产品被国家科技部、经贸委等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8个产品开发或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而且,部分新产品或技术已获国家专利,集团所属企业升华拜克、云峰新材分别被评为省、市专利示范企业。
当然,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20年来,升华集团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搭建了适宜的创新平台,健全了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队伍在不断壮大。去年年初,集团公司在各子公司建立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制度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升华集团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奖励办法(试行)》,大大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目前,2008年度升华集团“研发创新奖”也已评定,公司将对参与这些研发创新项目的人员予以重奖。
管理在规范中提升
企业与企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绝大多数谋求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它们努力的结果与初衷往往有着天壤之别。究其根源,企业管理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企业要永立潮头,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是做不久的。升华20年来的快速、稳健发展,企业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年接手升华集团前身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的时候,夏士林就对企业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了拯救这个幼小的生命,他下的第一帖“猛药”就是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针对染菌倒罐屡屡发生的现象,他对生产现场管理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车间地板要清洁到一块馒头掉下去捡起来就能吃的程度。而且,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入企业管理中,生产任务层层承包,奖罚分明,燃煤采购按质论价。这或许就是目前公司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的雏形。
管理和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兄弟。在一定程度上,优秀的管理能够取代技术上的不足,而落后的管理则会使技术的作用变得苍白无力。虽然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各不相同,也有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与许多中国民营企业一样,升华集团也是一步一步从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1993年12月25日,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改造为公司制结构,更名为德清县生物化学总公司。1994年底组建浙江升华集团公司,2001年更名为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并且通过改制,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轨。
2001年初,升华集团综合管理百分考核制度开始实施,这是新世纪升华规范企业管理的序曲。集团所属企业升华拜克、云峰新材、华源颜料等纷纷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导入ISO9001、ISO14001、GMP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近年来,公司领导在企业管理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2003年底,公司开始试行招标采购,其间,这场“企业管理的革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这项“一把手”工程终于深入人心,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招标范围涵盖原辅材料、五金备件、基建工程、机械设备及废旧物资出售等,并且做到了每标跟踪,不但注重招标过程,而且注重招标的效果。
2006年初,公司确立了“用三年时间,推进企业管理升级”的新目标,全面推行绩效管理,重新梳理企业管理制度,深入实施“5S”现场管理,建立OA协同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进一步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强化员工培训,将培训的重心向“兵头将尾”倾斜,切实提高全员素质,为企业有质量地提高、有效益地增长夯实管理根基,真正做到量化管理,以制度管人。“升华集团董事长信箱”的设立,拉近了公司领导与员工的距离,上下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公司领导又多了一个倾听员工心声的“绿色通道”。
人才集聚累积财富
人是万物的主宰。
回眸升华20年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隐形冠军”纵横捭阖、屡战屡胜的竞技秘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用人之术。
“五请工程师”已成为升华引才引智的一个典故,从中也可以看出夏士林求贤若渴的良苦用心。而夏士林自己也边实践边学习,从一名普通的农技员成长为高级经济师,也先后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光彩事业奖、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湖州市明星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2003年,他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又连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体察民情、参政议政、向国家领导人反映湖州260万人民心声的代言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六年来,累计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议案或建议有上百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围绕人才与民生。去年年初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夏士林代表根据企业外地民工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应全国通缴通兑异地转续的建议已被全国人大采纳,前不久经过第二次审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规定,养老保险要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并明确了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接续体系。
作为升华的舵手,夏士林也是一位慧眼识英才的伯乐。1989年以来,夏士林亲自出马,从全国各地引进的人才比比皆是:现任升华拜克董事康列克就是最早从上海聘请的一位巾帼英才;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梦根是最早弃政从商“空降”升华的高级管理人才;沈德堂、顾水祥等则是他一手扶持培养起来的“本土”人才。
近年来,升华引进培养的许多从事管理、技术、营销等专业的中青年人才已在相关行业领域崭露头角。彭涛被评为首届“青年德商”,蒋东民不仅获得德清县首届“千里马”奖,还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之锆铪行业首位被破格聘用的博士生导师;冯阿荣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储消和被列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培养人才、湖州市“1112”培养人才。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升华的“人才辞典”里,人才并没有定格,只要你有能力、有一技之长,都是人才。
近年来,在雄伟而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偶尔也会看到升华员工的身影:2008年11月16日,华源颜料湖北籍员工主管张若良在那里领取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牌;前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升华集团钟管医院三墩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责任医生李宏也作为浙江省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殊荣的代表登台领奖。
文化在奋进中积淀
20年来,升华集团从凤凰涅磐,到问鼎湖州市规模效益增长的冠军,再到跻身国家级超大型企业行列,是全体升华人汗水浇灌的硕果,也是企业文化滋润的结晶。升华人发扬“四千精神”,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千山万水,道出千言万语,千方百计谋发展,一路上风雨兼程,青云直上,挥洒自如,书写了光辉篇章。
20年来,通过潜移默化,升华人已养成了“没有任何借口”的秉性,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在主观上找原因。近年来,经过精心培养,升华员工已经具备了责任、效率、创造性、主动性、纪律、进取心、沟通、忠诚的基本素质。而且,升华人在自我“挑刺”、自找不足、自我提高的同时,还养成了学习取经的好习惯,不仅善于向万向、正泰、娃哈哈、纳爱斯、横店集团、苏泊尔等国内著名企业学习,而且拥有一颗谦恭之心,乐于向那些规模比自己小的企业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
20年来,升华发展中也遇到过坎坎坷坷,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敢于拼搏、勇于进取的升华人,面对困难和考验,升华人总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突出重围。
我们不会忘记,1999年6月30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突袭升华工业区。危急关头,全体升华人与当地群众一起,齐心协力抗洪抢险,使企业财产免遭损失,唱响了“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嘹亮凯歌。
我们不会忘记,2003年的“非典”(英文名为SARS)、去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中,升华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面对疫情,面对雪灾,升华人并没有退缩,在切实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借助信息网络与客户进行沟通,保持正常的业务往来,使企业经济效益逆势飞扬。
而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如猛兽般肆虐全球,实体经济跌声一片。危机当前,“寒流”如潮,但是历经艰辛与磨难的升华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不可动摇,“三年冲百亿,五年上台阶”的目标坚定不移,萧瑟寒风中,升华人毅然挺直了脊梁,穿上提前准备好的过冬“棉袄”,踏上了新的征程,攀登新的高峰。
20年成长,为升华的百年常青铺平了道路。
更多信息可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升华集团微信公众号